关键词:台积电美国厂连续巨亏,大陆厂盈利强劲,布局分化引关注。
全球半导体巨头台积电近日公布的2024年年报显示,其在不同地区的工厂经营状况呈现出显著的两极分化态势。其中,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新厂去年亏损新台币142.98亿元(约合人民币32亿元),而中国大陆的南京厂则盈利新台币259.54亿元(约合人民币58亿元),两者差距巨大。
台积电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工厂自2021年投产以来,亏损额逐年扩大。数据显示,该厂2021年亏损48.1亿元新台币,2022年亏损94.3亿元,2023年亏损109.24亿元,加上2024年的亏损,四年累计亏损已超过394亿元新台币(约合人民币88.5亿元)。亏损的主要原因包括高昂的人工成本、原材料运输费用、供应链本土化难度以及政策补贴落地不及预期。
尽管如此,台积电仍于今年3月宣布将在美国追加投资1000亿美元,计划新建三座晶圆厂、两座先进封装设施及一座研发中心,未来甚至落地2nm、1.6nm级别先进工艺。这一投资被外界形容为“美国史上规模最大的单项外资直接投资”,然而,美国工厂的毛利率较台湾本土低15%-20%,且面临技术人才短缺、建设周期延长等问题,短期内盈利前景不明。
与美国工厂的持续亏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,台积电在中国大陆的南京厂表现出色。2024年,南京厂盈利259.54亿元新台币,较2023年的217.55亿元和2022年的204.86亿元持续攀升,近三年累计盈利超680亿元新台币。该厂主要生产28nm及16nm制程的成熟工艺产品,依托大陆完善的半导体产业链、高效的生产效率及稳定的客户订单,成为台积电在大陆市场的核心盈利单元。
南京厂的成功并非偶然。长三角地区聚集了从硅片、光刻胶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,方圆200公里内可解决95%的供应链需求。地方政府提供的土地、税收优惠政策,叠加大陆工程师队伍的成本优势,使运营成本较美国降低40%。此外,大陆市场对成熟制程芯片的旺盛需求,为台积电提供了稳定的现金流。
台积电的全球布局分化反映了地缘政治与商业利益的博弈。美国工厂承担先进制程的战略任务,但短期内难以摆脱亏损;大陆工厂凭借成熟制程和本地化优势,成为现金流支柱。这种“战略亏损”与“稳定盈利”的并存,或将长期存在。
随着全球半导体产业链重构,台积电面临平衡技术安全与成本效率的挑战。尽管美国市场前景不明,但大陆市场的稳定表现为其提供了缓冲空间。未来,台积电能否在先进制程产能迁徙与成熟制程盈利之间找到平衡,将决定其全球竞争力的走向。
台积电的这一战略布局引发了岛内舆论的担忧。台湾《经济日报》指出,赴美投资导致台积电整体毛利率被拉低,且可能加速技术外流。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也表示,台积电已成为民进党当局“倚美谋独”的牺牲品,岛内半导体产业被拱手相送的风险加剧。
本站声明:以上内容基于网络信息整理,本站点无意涉及任何特定国家、政治体制、组织、种族或个人。文中引用的数据、理论等信息均来自网络资源,本站点不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负责。对于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,本站点不负任何责任。原创不易,请勿抄袭或洗稿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删除。图片源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