行业观点 > 大众汽车Q1利润锐减近四成,关税风暴下如何破局?
关键词:大众Q1利润锐减,关税冲击,加速电动化转型破局。
2025年第一季度,大众汽车的财报数据有点“辣眼睛”——利润暴跌37%。这背后,是关税风暴、电动化转型阵痛、市场竞争加剧等多重因素的“夹击”。今天,我们就来剖析一下,大众汽车到底怎么了,又该如何破局?
01 利润下滑的“罪魁祸首”
先来看一组数据:2025年第一季度,大众汽车全球销售收入同比增长2.8%,达到776亿欧元,但运营利润却同比暴跌37%,录得29亿欧元。这背后,有几个关键因素。
美国加征25%的汽车进口关税政策,就像一颗重磅炸弹,直接炸得大众汽车“血肉模糊”。大众的墨西哥普埃布拉工厂生产的途观、捷达等畅销车型,因为关税成本的骤增,竞争力大幅下滑。大众不得不提价、暂停部分运输来应对,但这些措施只是“权宜之计”,关税政策的长期影响仍未被纳入全年盈利预测中。
大众汽车一直在加速电动化转型,但转型之路并不平坦。欧洲碳排放法规的压力,让大众不得不拿出6亿欧元作为准备金;软件子公司CARIAD的重组,又花了2亿欧元;再加上柴油车诉讼准备金及美国关税引发的在途车辆估值调整,又花了3亿欧元。这些支出,就像一块块巨石,压在大众汽车的利润上。
中国市场一直是大众汽车的重要阵地,但如今却成了“拖累”。面对比亚迪、特斯拉等品牌的挤压,大众汽车的市场份额被蚕食。2024年,大众从在华合资企业赚取的利润骤降33.5%。尽管大众正在加速推进本土化研发与电动化布局,但效果还需要时间来验证。
02 大众汽车的破局之路
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,大众汽车并没有坐以待毙,而是积极寻找破局之路。
大众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博穆表示,大众将加快推出电动车型,以应对全球汽车市场的变革。电动化转型,不仅是应对市场竞争的需要,更是顺应全球汽车产业发展的大趋势。大众计划在未来几年内,推出更多电动车型,提升电动车型的市场份额。
大众集团首席财务官兼首席运营官Arno Antlitz表示,大众将在提供卓越产品的同时,确保具有竞争力的成本结构。优化成本结构,说起来容易,做起来难。大众需要在研发、生产、销售等各个环节,进行精细化管理,降低成本,提高效率。
大众汽车需要在全球市场进行重新布局。在欧洲,继续巩固电动化转型的成果;在北美市场,积极应对关税政策的影响,寻找新的增长点;在中国市场,加快本土化研发与电动化布局,提升竞争力。
03 未来展望:机遇与挑战并存
尽管面临诸多挑战,但大众对2025年仍持乐观预期,预计全年营收增长5%,营业利润率也将回升至5.5%-6.5%。然而,若中国市场的电动化反攻未能如期见效,或美国关税引发更广泛的贸易问题,这一目标或将面临严峻挑战。
大众汽车的Q1财报,就像一面镜子,照出了全球汽车产业在变革与动荡中的阵痛。从欧洲的电动化红利到美国的关税利刃,从中国市场的攻守战到供应链的重构,大众汽车能否在“大象转身”中实现“起跳”,值得我们持续关注。
大众汽车的故事,其实也是所有传统车企面临的共同挑战。在电动化、智能化、全球化的浪潮中,传统车企需要不断调整战略,优化成本结构,提升竞争力。只有这样,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大众汽车的破局之路,还在继续。我们期待,它能够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,找到属于自己的“第二增长曲线”。
本站声明:以上内容基于网络信息整理,本站点无意涉及任何特定国家、政治体制、组织、种族或个人。文中引用的数据、理论等信息均来自网络资源,本站点不对这些信息的真实性负责。对于可能引发的法律问题,本站点不负任何责任。原创不易,请勿抄袭或洗稿。若涉及版权问题,请联系删除。图片源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告知删除。